本草纲目pdf完整版包含了此书的全部内容,并且高清彩图版图书,更加适合所有的用户来阅读。你可以清楚的了解不同中药的类别和用法,加深自己对草药的认知。
《本草纲目》版本颇多,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,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,大致可分为“一祖三系”,即祖本(金陵本、摄元堂本)及江西本、钱本、张本三个系统。江西本系统,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(1603)夏良心、张鼎思刻本等;钱本系统,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(1640)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,并改绘药图,以及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吴毓昌太和堂本,乾隆间《四库全书》本即据此本抄录;张本系统,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(1885)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,文字参校江西本、钱本,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,并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,晚近通行本为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,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。
李时珍(约1518~1593)明代杰出医药学家。字东璧,晚号濒湖山人。蕲州(今湖北蕲春)人。世业医,父言闻,有医名。幼习儒,三次应乡试不中。师事顾日岩,读书十年。受家庭熏陶,兼好医书,遂精医药。千里就医于门,立活不取值。楚王闻之,聘为奉祠,掌良医所事。世子暴厥,治之即甦。经推荐,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,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。晚年因子建中为官,遂进封文林郎、四川省蓬溪知县。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,遂考古证今,辨疑订误,广采博收群书,奋发编修。自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历时二十七载,三易其稿,著成《本草纲目》五十二卷,初刊于金陵。子建中、建元、建木及诸孙皆参与绘制药图,孙树宗、树声为之校对。甫及刻成,时珍即逝。对脉学亦深有研究,所撰《濒湖脉学》(1564年)能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,删繁去芜,讲求实用,论述较为通俗简要,以韵体文写成,便于记诵。
1、卷一卷二为序例,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。首先列举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名医别录》、《雷公炮炙论》、《唐本草》等四十一种本草著作,并加简要评介,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;另又附列引用医书二百七十七种,经史百家书籍四百四十种,共计七百十七种。通过引述前人专论如神农本经名例、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方剂法则、采药分六气岁物、七方十剂、五味宜忌、五味偏胜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、引经报使、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、相反诸药、服药食忌、妊娠禁忌、饮食禁忌、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、张子和汗吐下之法、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,使中药理论获得系统整理。
2、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,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“诸病通用药”旧例,以诸风等一百十三种病证为纲,分列主治药物,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,类列药物用法,复设草部、菜部、果木等为小纲,并详其主治,编次有序,便于临证参考。
3、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,总目原称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,经实核为一千八百九十七种。各论均以“部”为纲,以“类”为目分类,分为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等十六部,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。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,如草部分为山草、芳草、隰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类、杂草等十一类,凡六十类。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,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,则以校正说明;下设释名、集解、辨题或正误、修治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方等栏目解说。“释名”下列举别名,并释命名意义;“集解”介绍产地、品种、形态、采收等;“辨疑正误”对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予以辨正;“修治”阐述炮制方法;“气味”阐述药物性味及有毒无毒;“主治”包括功效;“发明”侧重阐述药性理论、用药要点及李氏学术见解;“附方”广录以该药为主的主治各科病证的有效方剂。本书在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基础上,进行大量整理、补充,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。其主要成就包括: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,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,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,如三七、半边莲、醉鱼草、大风子等,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。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,除列“一十六部为纲,六十类为目”外,还包括每药之中“标名为纲,列事为目”,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、集解等项,如“标龙为纲,而齿、角、骨、脑、胎、涎皆列为目”;又有以一物为纲,而不同部位为目。特别是在分类方面,从无机到有机,从低等到高等,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。
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电子书籍 /
下载
网友评论